据说,糟鸡在古时唐朝的时候就有了,是达官贵人、商贾富豪喜爱的食品,普通百姓根本无缘品尝。到解放后,制作糟鸡的手艺失传了,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。不过有位叫赵家骥的老先生通过十几年的摸索,又做出了糟鸡,虽然不是原来的味道,但这已是现如今正宗的了。
赵家骥本来是一名人民教师,后来阴差阳错,开始制作糟鱼。做糟鱼的同时,赵家骥留心了一件事:就是老年人偶尔说起的糟鸡。据老人讲,在解放前,地主和做官的人家里有专门做糟鸡的师傅,解放后,这些人都散了,不知去向,做糟鸡的手艺便失传了,至今无人会做。赵家骥心中暗下盘算,糟鸡是食品的一宝,已流传了千年,决不能让它失传。
从1986年开始,赵家骥一边卖糟鱼一边寻访以前的老人,向他们打听糟鸡的事。他找到了许多从解放前过来的老人,这些人虽然对糟鸡略知一二,但谁也没有品尝过,更不用说制作的配料和工艺了。又经过长时间的艰难寻访,赵家骥终于搜集到了一些制作糟鸡的配方和工序,他开始着手试着做。
古时候,制作糟鸡的糟是特制的,怎么制的,赵家骥一点也不知道。糟的问题首先难住了他。无奈之下,他根据前辈人描述的糟鸡的味道,用蜂蜜、白糖、甜面酱等代替糟,将蜂蜜、白糖、甜面酱等加入水中,放入鸡,用文火炖6个小时,就这样赵家骥做了只糟鸡。赵家骥小心翼翼地将鸡取出尝了一口,糟味特别重。次试做失败了。赵家骥没有被失败吓住,他坚持不懈地试验,历经10多年,终于试做成功。
试做成功后,赵家骥便把糟鸡和自己的糟鱼放在一块,推着车子叫卖,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,尽管价格比其他鸡价格稍高一些,但大家还是纷纷购买。2000年,赵家骥把自己“还原”的糟鸡拿到市传统名吃评比会上,得了个分。